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_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了吗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不到半月特斯拉再降价 为了维护形象 全国多个城市开始招人
2.特斯拉又降价了!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售价跌破25万元
3.售价下调的背后,特斯拉是不是又要开始新一轮动作了?
4.特斯拉国产Model3再次官降 浅析背后残酷的起跑线竞争
不到半月特斯拉再降价 为了维护形象 全国多个城市开始招人
10月1日,特斯拉宣布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补贴后售价为24.99万元,长续航版降至30.99万元。此次降价,主要是因为电池材质改变所导致的,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对于众多特斯拉的老车主来说,心里肯定不爽。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特斯拉车主,必须要做好被“割韭菜”的准备。
据业内人士预估,特斯拉Model?3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进一步下调车价,低于20万非常有可能,甚至还有人猜测,特斯拉Model?3将来的价格还会下探至17万元。
时隔不到半月,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
10月14日,特斯拉官方宣布?特斯拉Model?S长续航版与高性能版车价均下调2.3万元人民币,下调后的特斯拉Model?S价格区间也下探至73万到83万元之间。
对于特斯拉Model?S来说,也不是第一次降价了。仅仅是今年,这款车已经降价三次。之前的两次分别是5月份全系车型价格下调2.9万元、7月份全系车型价格下调0.8万元。
特斯拉在今年之所以频繁的降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销量。
马斯克曾经表示2020年底,特斯拉的年销量目标是5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0万辆。
事实上,特斯拉Model?3今年在国内的销量确实也非常的突出,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对于完成年销量10万辆的目标,问题并不大。
不过令马斯克担忧的是,虽然在中国市场销量一路走高,但是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市场,特斯拉销量却在大幅的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不得不采取降价的方式以提升销量。
一向自信的特斯拉似乎对于品牌形象和宣传方面并不是很在意,即便是在国内市场因降价导致车主的集体维权,特斯拉一直都是很硬气。
不过这次,特斯拉官方的态度有所转变。
据媒体报道称,近期特斯拉中国区的北京、广州、深圳、青岛的多个城市,正在招聘区域对外事务经理。
根据特斯拉官方的宣传海报上显示,区域对外事务经理除了负责区域市场建立并维护积极正面的特斯拉企业形象外,还包括媒体、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等外部机构维持良好的关系。职责中明确说明接负责领导出席活动、接受媒体专访的流程安排及内容支持和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理舆情危机。
很明显,特斯拉此举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重视的体现。如果一旦特斯拉在国内市场让消费者失去了信心,后果将会很严重。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又降价了!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售价跌破25万元
2023年,特斯拉再次当起了“价格屠夫”。1月6日,国产特斯拉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4.8万元,其中Model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Y起售价25.99万元,两款车型价格均创下史上新低。
而在去年的10月24日、11月8日和12月7日,特斯拉曾三次推出优惠活动,算上这次,已经是三个月时间内的四次降价。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131万辆,没有达到150万辆的预期。
为何特斯拉频频挥起“降价大刀”?是由于销量的压力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三个月,特斯拉当了四次“价格屠夫”
据特斯拉中国官网,1月6日Model3和ModelY等车型价格出现大幅下调。其中Model3后驱版降价3.6万元,高性能版降价2万元;ModelY后驱版降价2.9万元,长续航版降价4.8万元,高性能版降价3.8万元。
对此,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发微博称:“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Model3和ModelY都推出了很久,尤其是ModelY都是五年前的产品了。作为一款五年前的产品,它的各种成本已经大幅摊薄了。
实际上这三个月时间里,特斯拉已经进行了四次优惠活动。2022年10月24日,特斯拉宣布调整售价,最高降幅达3.7万元。享受国补后ModelY后轮驱动版起售价为28.89万元,Model3后轮驱动版起售价为26.59万元。
2022年11月8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又发布了“现车限时提车保险补贴方案”: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减4000元。
2022年12月7日,特斯拉再度出手,推出“叠加福利”,12月7日至12月31日,购买符合条件的特斯拉现车并完成交付,将额外享受6000元福利。
为何接连降价?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
三个月内的四次优惠,凸显了特斯拉促销的急迫,为何特斯拉会在短时间内接连进行大幅降价?按陶琳在微博上的说法,这是由于特斯拉的成本控制能力强(带来成本降低),坚持以成本定价。
而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特斯拉为何会在这个时间节点进行降价。
“大的整体背景,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竞争非常激烈。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巨头,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受到粉丝追捧,但近年来它持续受到其他相关厂商的侵蚀。”王鹏说。
具体来看,王鹏认为特斯拉受到的是“全方位、立体化”竞争:一方面,传统的汽车巨头包括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都在发展电动车,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特斯拉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和“蔚小理”在价格和性能方面都与特斯拉形成了竞争。
除了上面提到的“存量市场”竞争之外,特斯拉也受到了“增量市场”的竞争。王鹏表示,中国有很多互联网和手机企业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包括华为、小米、百度、阿里等都想造车。
“所以说对特斯拉来说,无论是高、中、低档产品都受到了立体化的竞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特斯拉需要在保证自己的品质和品牌价值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它的品牌影响力,更好地扩大市场,那么降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王鹏说。
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12月交付量55796辆,环比下降44%,同比下降21%。此前也曾传出上海超级工厂“放假停产”的消息,尽管特斯拉进行了回应,称是“整车生产按计划进行年度产线维保工作”,但也引发了市场对于特斯拉“不好卖了”的担忧。
整个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131万辆,同比增长40%,未达到150万辆的预期。而同年比亚迪的全年销量超过186万辆(混动+纯电),同比增长超1.5倍,成功拿下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哥”的宝座。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记者表示,特斯拉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国产品牌崛起分走蛋糕,比亚迪销量已经超越特斯拉,所以特斯拉要打“价格战”。
在销量增长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特斯拉的产能增长却保持了较高速度。据特斯拉数据,2022年全年公司生产了71177辆ModelS/X产品,交付量为66705辆,公司生产了1298434辆Model3/Y产品,交付量为1247146辆。
林示向记者表示:“特斯拉目前全球的产能是高于目前特斯拉的需求量的,说明它面临了产能‘供过于求’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降价的方式,让原本不想买特斯拉人来买特斯拉的Model3跟ModelY,进而进一步提高它的订单量。”
根据特斯拉生产与销售数据追踪服务商TroyTeslike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8日,特斯拉全球在手订单量已经从7月份的47.6万辆下降至16.3万辆,而中国市场在手订单量则从7月份的17.6万辆下降至5879辆。可以看到,产能的提升和在手订单的飞速下降给特斯拉带来了一定压力,这也成为它降价的动力之一。
为何特斯拉“向下”,国产品牌“向上”?
在特斯拉大幅挥舞“价格屠刀”的同时,国内许多新能源车企却开启了涨价模式。
2022年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车型价格正式调整的通知》称,比亚迪汽车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据了解,这已经是比亚迪2022年以来第四次官宣涨价。
除了比亚迪之外,广汽埃安也发布通知称,将在2023年对相关车型上调价格3000元到8000元不等。1月4日,哪吒汽车也官宣调价,其中哪吒S涨价3000元,哪吒U-II涨价6000元,哪吒V涨价4000元。长安深蓝、零跑汽车等车企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
为何特斯拉降价,国内许多新能源车企却纷纷涨价?
王鹏认为,特斯拉能够降价,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的利润足够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价可以更好地让利于市场,更好地吸引大众关注、获取订单。另一方面,也是在打一个“差异化战略”,在“国补”逐渐退出的背景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无论是高、中、低档,和特斯拉相比利润率都比较薄,所以只能通过涨价的方式来维持利润,或者说减少利润的下滑。这种情况下,特斯拉“逆势降价”,它的关注度和潜在订单量就会和其他车企产生明显差异。
张孝荣也认为,特斯拉降价是由于特斯拉本身利润空间比较大,下调价格能够凸显产品优势。而国产车涨价是因为国补退出,由于国产车主要在低价格区域,利润空间比较小,需要通过涨价来弥补利润。
那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利润空间会不如特斯拉,从而缺少降价的“底牌”呢?
林示向记者表示:“我记得上次在广州车展,广汽埃安的总经理古惠南说过一句话,他说中国的企业包括比亚迪,如果去年没有国家补贴,那都是亏损的。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普遍规模小、价格低。”
林示称,像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都是规模比较小,规模小的话哪怕价格高,也依然难逃亏损。而广汽埃安等车企拥有一定规模,但是它价格卖得便宜,也很难赚钱。特斯拉就不一样,去年三季度它的净利润32.9亿美元,是超过丰田的,它的单车净利润是丰田的八倍。
据各家新能源车企公布的数据,2022年蔚来汽车全年交付新车12.2万台,同比增长34%,小鹏汽车全年交付12.08万台车,同比增长23%,理想汽车全年交付13.32万台车,同比增长47.2%。而蔚来、小鹏、理想三家车企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亏损87.12亿元、67.78亿元和22.69亿元。
可以看到,特斯拉正是因为在“销量高”的同时实现了“价格高”,才能成为全球最具赚钱能力的新能源车企。而前文提到,目前特斯拉销量增速承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到许多竞争者的挑战,因此要在销量和价格的“跷跷板”上寻找新的平衡,这也构成了特斯拉大幅降价的理由。
硬件降价、软件涨价,特斯拉或当“第二个苹果”
除此之外,也不能孤立地看待特斯拉的汽车降价,因为它在硬件降价的同时也进行了软件的涨价。
去年9月,特斯拉上调了FSD(FullSelf-Drive,完全自动驾驶)软件的价格,测试版软件在北美地区的价格从1.2万美元上涨至1.5万美元,涨价幅度达25%,而订阅费没有上调,依然维持在每月199美元。而在去年年初,特斯拉FSD软件的价格从1万美元上涨到了1.2万美元,一年时间两次涨价,累计涨价幅度高达50%。
林示认为,特斯拉实际上是致力于做一个平民的电动汽车品牌,它要通过上规模的方式来达到它未来的布局,这种布局并不是完全靠硬件挣钱,也要靠软件挣钱,靠它的APP和自动驾驶能力挣钱,这是它未来的主要盈利方向。
“但是这种盈利方式,最主要是要有量的支撑,如果特斯拉没有一定的用户量,就不足以支撑它未来的软件收入。”林示说。
因此,可以说特斯拉硬件的降价也是在为软件业务的增长打开空间,拓展软件业务的用户基数。据头豹研究院梳理,特斯拉的软件业务有三大创收模式,分别是FSD付费服务、软件应用商城和车联网订阅服务。
其中,FSD付费服务为特斯拉软件利润的重要来源,使用FSD全自动驾驶能实现自动泊车、智能召唤等功能。而在软件应用商城,客户可根据需求购买各类软件性能更新包,包括辅助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套件更新包、FSD及各类性能升级包、车载游戏等。高级车载娱乐服务每月订阅价为9.9美元,年订阅价为99美元,可为用户提供卡拉OK、影院模式、网页浏览、实时路况查询等服务。
据申港证券研报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软件收入预计将达到216亿美元,占汽车销售业务营收的18%,五年时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3%。
这种“软件硬件通吃”的盈利模式和苹果接近。2012财年到2021财年,苹果的软件及服务收入从119.93亿美元增长到684.25亿美元,占总收入比重从7.66%增长到18.7%。
到了2022财年第四财季,苹果的软件服务费收入已经达到191.88亿美元,超过了来自Mac(115.08亿美元)和iPad(71.74亿美元)的收入之和,成为了苹果重要的收入来源。
特斯拉在汽车降价的同时对软件进行涨价,或许也是想成为“第二个苹果”,未来靠软件服务赚取高额利润。
碳酸锂价格下跌,车企成本高悬问题迎“解药”?
目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新能源汽车成本有望下滑,这是否也为特斯拉的降价提供了一定底气?
此前,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多家车企涨价的理由除了“国补”退出之外,均包括“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被人们称为“白色石油”,价格高低都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过去两年时间里,由于供需失衡等原因,碳酸锂价格出现了大幅提升。据数据,2022年11月23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56.7万元/吨,较两年前4.4万元/吨的价格增长近12倍。
而从11月底以来,碳酸锂的价格出现了持续下跌。据数据,2023年1月6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50.15万元/吨,较11月高点56.7万元/吨跌幅超11%。
碳酸锂价格是否已经迎来“拐点”?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是否有望得到缓解?
林示认为,锂矿的价格拐点取决于钠离子电池明年能不能顺利量产,如果能顺利量产的话,会分担一部分锂电池的压力,锂矿需求就会下降。同时也取决于明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不是如中汽协所预期能达到900万辆,如果像马斯克预期的2023年经济疲软,汽车消费需求往下走,那么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也必然会出现拐点。否则锂矿价格将会波动起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已经相对明朗,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市场的价格稳定性很可能会进一步受损,未来短期价格震荡下行的可能性非常大。
张孝荣则认为,锂材料供求关系依然紧张,锂矿供应没有明显增长,但锂矿需求与日俱增,因而碳酸锂价格将依然维持高位运行。
山西证券研报援引隆众资讯数据称,中长期来看,未来五年磷酸铁锂生产供应继续保持较大增速,到2027年磷酸铁锂的产能复合增速在41.36%,产量复合增速在41.75%,预计国内碳酸锂价格或将受磷酸铁锂的需求增长而支撑其上涨。
整体来看,目前碳酸锂价格仍处于高位波动状态,而上游锂矿资源价格波动向下游的传导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新能源车企的成本。
特斯拉股价持续暴跌,市值已蒸发“7个比亚迪”
实际上,特斯拉近期遇到的挑战也不仅仅是销量下滑,更有股价暴跌所反映出来的管理困境。美东时间2023年1月5日收盘,特斯拉股价为110.34美元/股,跌幅达2.9%。
过去一年时间,特斯拉股价跌幅已经达到7成。和去年4月份1.18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如今(美东时间1月5日收盘)特斯拉的市值仅有3484.26亿美元,蒸发了超过8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万亿)。而截至1月6日收盘,比亚迪市值为7749.46亿元,换算一下,特斯拉一年内减少的市值已经超过了“7个比亚迪”。
而马斯克的财富也出现了大幅缩水,据彭博社报道,由于特斯拉股价暴跌,特斯拉和推特的CEO马斯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身家缩水2000亿美元的人。
福布斯实时排行榜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晚9点,马斯克身家1384亿美元,和“新任全球首富”奢侈品行业巨头LVMH集团首席执行官贝尔纳·阿尔诺的差距已经达到535亿美元。
特斯拉市值的暴跌,也受马斯克收购推特事件影响,投资者们担心马斯克将大量精力花费在推特治理上,而无暇顾及特斯拉。
去年12月,马斯克也曾在推特上投票,询问网友是否自己该辞去推特CEO职位,而57.5%的推特用户投票选择“马斯克应该辞去推特CEO一职”。对此,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一旦找到那个愚蠢到能接受这份工作的人,我就会辞去(推特)CEO.在那之后,我只负责管理软件和服务器团队。”
陈佳认为,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动力车龙头,它遭遇的最大挑战并不是中国市场的需求问题,也不是供给侧产能问题,而是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在马斯克此前引领币圈投资和近期收购推特上都凸显了出来。
“其实早在五年前,特斯拉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就暴露过这方面的问题,其因财务数据造假曾经被美国监管层调查,导致其在华尔街融资一度遭遇严重的信用危机。尽管特斯拉依靠马斯克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国际化运作渡过了难关,并一度站在市场之巅,但业绩并没有改变特斯拉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漏洞。”陈佳说。
陈佳表示,中资企业都往往以企业发展为主,尽量避免商业问题的政治化。但马斯克近期卷入了推特上“政治风波”,这体现出其思维重心已经明显偏移了新能源企业的战略发展。
“这种现象其实早有苗头:近年来马斯克多次利用特斯拉的价格和支付方式作为杠杆,与ARKK基金经理凯西·伍德通力合作炒作比特币狗狗币,在国内市场还在吹捧之时,境外不少投资者对其无视公司治理以及金融防火墙的做法就有诸多质疑。”陈佳说。
因此在陈佳眼中,尽管马斯克是个科技奇才和商业领袖,但其鲜明的个人作风也让他旗下的企业容易出现价值的巨大波动。
在挥起“价格屠刀”之后,特斯拉能否顺利应对在资本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种种挑战?马斯克近期陷入的“推特泥潭”又是否会对特斯拉造成进一步影响?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售价下调的背后,特斯拉是不是又要开始新一轮动作了?
10月1日,买车网Buycar从特斯拉中国获悉,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为24.99万元,国产Model?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为30.99万元,这是今年5月1日调价后的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第二次官降。据特斯拉中国官方介绍,此次得益于先进的软件技术和效能优化,更新后的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续航里程获得了20公里以上的有效提升,国标工况法下综合续航里程达到468公里,最高时速达?225?公里/小时,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6?秒,同时该车仍可享受同等的整车质保和电池质保4年或8万公里整车质保和8年或16万公里电池质保。
应该说,在续航里程提升20公里的基础上,补贴后售价却大幅下降,这无疑说明在成本上国产特斯拉又实现了新的突破。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新款的Model?3应该就是采用的由宁德时代供应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上较此前实现了很大优化。按照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为特斯拉供应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为125Wh/kg,搭载该电池的Model?3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68公里,与此次公布最新版本续航相同。
虽然特斯拉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下调价格,但是对于很多新老车主来说,Model?3自从2019年10月在国内正式销售至今,时历半年,其价格已经调整5次,下降幅度超过10万元,难怪被称为“割韭菜”。而此次价格调整后,不少消费者表示,坐等Model?3降到20万元以下再买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国产Model3再次官降 浅析背后残酷的起跑线竞争
文/桃李从最近一段时间的价格战来看,特斯拉的存在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完全像是“定时炸弹”一般的存在,很难让人猜到它到底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而就在最近,特斯拉又放出了新的信号,很难不让人觉得特斯拉又有了新的动作。
特斯拉下调美国市场Model X/S售价
最新消息称,特斯拉官方下调了其在美国市场的在售的Model X/S两款产品的售价,最高降幅高达10000美元。具体价格调整如下:
特斯拉Model X车型的售价由之前的10.999万美元降至9.9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9.07万元);Model X Plaid版车型售价则从此前的11.999万美元降至10.9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5.98万元),两款车型的售价均下调了10000美元。
而特斯拉Model S的售价从此前的9.499万美元降至8.9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16万元);Model S Plaid版车型售价从此前的11.499万美元降至10.9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5.98万元),两款车的售价均下调了50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这两款车今年内第二次降价了。
同时,作为对比,目前这两款车均以进口的方式在国内售卖,其中Model X的起售价为87.99万元;而Model S的起售价为78.99万元。
美国市场降价或许只是个信号?
虽然Model X/S有很高的关注度,但是其如此高昂的价格摆在那儿,注定只能束之高阁,除非这两款车能够国产,价格降到50万元左右,要不然大家更感兴趣的其实还是Model 3/Y。
实际上,特斯拉这一次降价调整的时间点很值得琢磨。因为3月5日特斯拉刚举办了投资者活动日,尽管没有发布新车,但马斯克表示下一代汽车可以由多人同时组装,成本将下降50%。
对于马斯克的画饼技术相信大家早已见识过了,过去吹过的牛到现在还有不少没实现的,所以不管其在特斯拉投资者活动日上说得再动听,许多人都选择保持怀疑态度。但在“降本”这件事情上,可信度还是有的,虽然不知道到底能降多少成本,但是从Model S/X的降价来看,至少特斯拉是想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看到其真的可以做到。
至于是不是忽悠投资者的把戏咱们暂且不论,但马斯克说去年Model 3每辆车的成本降低了30%,而其售价也真的下调了,所以很难说这次的降价会不会是特斯拉给市场放出的一个信号。
价格战“始作俑者”还有什么大招?20万以下的Model 3可能吗?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去年刚好相反,正经历“降价潮”,各大品牌的价格不断卷出新高度。作为这场价格战的“始作俑者”,笔者相信,在决定降价的那一刻起,特斯拉肯定已经预料到了将会引发价格战,如今各大品牌均已纷纷出招,特斯拉不可能没有后手。
目前网传最多的就是特斯拉将会推出Model Q/2这样售价20万以内的产品,不过在官方没正式表态之前,咱们也不能妄加揣测到底是不是真的,但笔者认为,但对于不少人关注的“Model 3有没有可能降到20万以内”,笔者认为倒是有很大的可能。
实现这个目标,特斯拉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其说的那样,真的实现降低成本。按照特斯拉的调性,降低成本这件事应该是有苗头了,但要实现或许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去年特斯拉就表示4680电池的研发取得了进展,能够降低54%的成本,不过直到今年仍然没有大批次量产装车;之前特斯拉的新能源卡车Semi也是跳票多年,直到去年才正式交付,这些都说明特斯拉喜欢将一些有可能实现的事情用十分肯定的话语表述出来。所以降低成本特斯拉或许能够做到,但什么时候能实现就不一定了。
当然,特斯拉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其他品牌惯用的“减配降价”。“价格屠夫”零跑汽车最近就是靠着中低配车型取消掉部分配置实现了大幅度的降价,特斯拉完全是可以模仿的。
众所周知,特斯拉目前的赚钱路子有两条,一是卖车,二是卖软件(即FSD选装包)。但数据表明,中国用户开通FSD的比例还不足2%,毕竟花20万元买台车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已经是个不小的开支了,再花几万元开通自动驾驶拉高自己的经济负担完全没必要。
所以特斯拉完全可以增加一个入门级车型,去掉这部分没有多大用处的硬件配置,扩大热门车型的市场,目前想要花不到20万买一台Model 3的大有人在,但估计大家根本没考虑特斯拉极力宣传的FSD。
写在最后:
最近国内的不少汽车品牌都动作频频,不断推出新的优惠政策,而特斯拉上一次进行价格调整还是在上个月,国产Model Y一周之内涨价三次,至于降价则要追溯到一月份了,之前就有消息称今年将推出新款Model 3,而且上海工厂也曾停产升级。
作为新能源汽车界知名的“鲶鱼”,这么久没搞事情显然不符合特斯拉的性格,那么大家觉得特斯拉也没有可能是在为新一轮的“狂飙”做准备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今天5月份,小编就特斯拉降价写了一篇稿子《做进口韭菜,真的会开心吗?》,直言短短数月时间,国产model?3售价从35.58万起降至27.?155万元是典型的“割韭菜”行为。“特斯拉必然会再次降价”是小编当时的结束语。
果不其然,一语成谶。
唯一让人意外的就是,再次降价来得如此迅速。
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突然显示,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从27.155万元调降至24.99万元,中国制造Model?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从34.405万元调降至30.99万元(这款车型没有补贴)。这已经是特斯拉半年时间内的第二次官方调价了,那些在国庆前刚刚提车的消费者瞬间又“痛失”几万元,想暴打特斯拉的心情可想而知。
为什么这么着急?在我看来,背后原因有两方面。
特斯拉期望赢在“起混战”阶段
特斯拉进入中国后的一切动作都体现了一个“快”字。
2018年7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2019年1月,该工厂就正式开工;同年12月30日,国产特斯拉Model?3首批车主实现交付。从建厂、到下线、到国产上市,其动作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哪怕国产Model?3仓促交付后曝出了各种质量问题,也不耽误特斯拉的快速推进。或许这一点我们还可以找点理由来解释:毕竟对于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说,特斯拉来得很晚,尽管它在北美的名气很大,但你要说它一身“王霸之气”立刻就能让其他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的品牌让路,显然是痴人说梦。所以越快打开市场,显然对它未来立足越有帮助。
但让消费者不耻的是,同样“快”起来的还有特斯拉降价的速度。尽管冒着被老车主闹到店门口拉横幅的风险,也没有浇灭特斯拉“滑梯式降价”的决心。
降价也要这样赶进度是为何?是特斯拉要赶在中国补贴政策彻底退坡之前尽可能多卖车吗?非也,因为2020年的补贴数额对于30万元级别车型的购买决策影响已是日渐式微。是特斯拉考虑到仓促交付的车型频繁出问题想要在价格上找点平衡?非也,志在“改变世界”的特斯拉怎么可能有这种心理负担,你想多了。
真相是,尽管各大品牌在中国经营了数十年,但那都是燃油车时代,而特斯拉则是直接以新能源技术切入中国市场,在这一块上面你还真不好说其他品牌有多大的优势。而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起跑混战”阶段,大多数品牌还处于一个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的时期,它们都还要兼顾着庞大的燃油车市场,而特斯拉毫无这方面的负担,自然想要抓住这短暂的机遇,利用消费者的崇拜心理,迅速扩大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将那些未来有可能在国内市场和特斯拉竞争的潜在对手绊倒在起跑线上。
如果真能笑傲群雄,那“割韭菜”这样的罪名对特斯拉来说不值一提。
中国品牌优势产品带来巨大压力
其实特斯拉的品牌调性和产品力还是蛮高的,毕竟马斯克都有人戏称他为“钢铁侠”,可见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独树一帜。而作为一家精打细算的上市公司,特斯拉不管是前期的高定价,还是后期的大降价,背后都是最简单的商业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通俗而言,如果中国市场没有出现足够让特斯拉忌惮的产品,特斯拉也犯不着坐滑梯式降价。
更重要的是,刺激特斯拉Model?3降价的两个前提条件产生了。第一,中国制造Model?3已形成月产销过万的规模,单车成本下降,有足够的空间来做这件事;第二,同级别细分市场出现了价格更加有竞争力的汉EV和小鹏P7,特别是汉EV,对Model?3的杀伤力可谓巨大,特斯拉没办法视而不见。
简单出个表格你就能看到,同样售价在27万元的车型,国产Model?3(10月1日降价前)对比汉EV劣势明显,如果不采取降价策略,将会导致大量订单流失。
而且客观地从产品力上来看,国产Model?3的优先级真没那么高。比如尺寸上,国产Model?3?4694/1850/1443毫米的长宽高比起汉EV和小鹏P7这两位车长超过4.8米的选手不是一个量级,内饰的精致度和豪华感也是后两者更胜一筹。续航里程方面,特斯拉更是被甩出老远。
其中,新能源车型的老牌领军者比亚迪给特斯拉带来的压力更大。汉上市后市场反应有多火爆,就能说明特斯拉面临的威胁有多大。据了解,比亚迪汉从今年4月开始收集顾客订单,7月中正式上市。而在今年5月,也就是在特斯拉Model?3“五一”官降价后不久,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汉车型订单数已达到1.5万,到7月正式上市前,比亚迪官方透露的订单数量已经积累到3万个。
尽管大量订单积累导致汉车型正式上市后,市场出现了较严重的等待交付问题。不过,比亚迪已经紧急出台了汉车型订单客户的积分补偿方案,同时正在开足马力解决交付问题,从已知的数据来看,汉车型上市首月批量交付1200辆,第二个月批量交付4000辆,其中60%是汉EV车型,到了9月份,汉车型批量交付已经超过5600辆,其中汉EV占3600辆。
可以说,如果特斯拉此时不祭出降价大旗,比亚迪只要解决了交付问题,汉EV年底销量超特斯拉Model?3应无悬念。
当然,特斯拉也不是“笨”到只会降价。除了降价应对,特斯拉在最走量的Model?3上还做了另一个重要的“新动作”:借助此次降价,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续航里程从原来的445公里升级到468公里。根据工信部资料,续航里程468公里的Model?3是换装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而此前特斯拉Model?3全部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Model?3又从侧面体现了它对于汉EV的忌惮。因为汉EV采用的刀片电池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在比亚迪的宣传中,刀片电池的优势直指三元锂电池的安全痛点。而电池自燃事故,又是特斯拉在全球摆脱不掉的阴影。
这一番操作后,降价到24.99万元的Model?3与汉EV之间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对比状况?(Model?3降价后,竞争对手变成了汉EV两驱车型)
令人尴尬的是,除了加速性能占据优势,其他方面特斯拉依然不敌汉EV。
写在最后:
更长远的来看,国产Model?3其实已经“树敌无数”,特斯拉早已无形地将所有同级别电动车的对手设定为了自己。不仅仅是比亚迪、小鹏,甚至未来BBA的同级电动车型都会将它当做“出头鸟”。
但客观地说,这个“出头鸟”更多地来自特斯拉这个品牌,要说产品力,呵呵。汉EV已经给它上了一课。
并且在我看来,24.99万元的售价还远远没到国产Model?3的底线。正如我在之前的分析中说到的一样,随着国产件对于进口件的不断替换、成本的不断分摊以及更多竞争车型的入局,国产Model?3要想稳固地位,继续打价格战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至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利益,在股东利益面前,都是可以牺牲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