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成汽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大全

文章内容

东风10型柴油机车_东风10型柴油机车价格

zmhk 2024-09-20
东风10型柴油机车_东风10型柴油机车价格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东风10型柴油机车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汽车发动机型号BG10是什么意思2.16年十月份的
东风10型柴油机车_东风10型柴油机车价格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东风10型柴油机车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汽车发动机型号BG10是什么意思

2.16年十月份的280的东风天锦自卸车用的是什么发动机

3.东风型内燃机车的运用历史

4.火车从古到今的变化

东风10型柴油机车_东风10型柴油机车价格

汽车发动机型号BG10是什么意思

       BG是东风小康的发动机,10,代表是发动机的排量,也就是1.0。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

       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除了使用汽油和柴油之外,使用其他新能源的汽车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气汽车、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汽车和氢发动汽车等。我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但是目前已把纯电动汽车作为了主攻方向。

16年十月份的280的东风天锦自卸车用的是什么发动机

       双机牌不是东风天锦。

       东风型内燃机车,原称巨龙型、ND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内燃机车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代表车型。东风型内燃机车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58年试制、经改进设计后于1963年投入批量生产的干线货运内燃机车。

       机车以仿制苏联的10L207E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为动力装置,标定装车功率为1800马力。1972年,大连机车车辆厂通过改变机车的牵引齿轮传动比,使机车构造速度由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并开始批量生产用于干线客运的东风3型内燃机车。

       总产量超过930台。从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东风型内燃机车曾经是中国铁路内燃牵引动力的主力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中国西北戈壁荒漠、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等干旱缺水地区,以及线路坡度大、长隧道较多的中国西南地区。

       除此之外,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69年亦试制了一台3000马力的东风增型机车,采用二级增压的10L207EZ型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但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东风型内燃机车的运用历史

康明斯发动机。

       东风天锦一般用于工程用车如洒水车,清扫车,自卸车等,用康明斯发动机,质量可靠,汽油车一般用于小型机械如小汽车,切割机等,柴油车较适用于大型机械,操作简单动力十足。

火车从古到今的变化

        1963年,巨龙型机车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务段投入使用,担当京山铁路丰台西至南仓间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1965年,首批ND型柴油机车开始配属到北京内燃机务段。1960年代中期,东风型柴油机车作为中国第一代干线柴油机车,开始优先投放到干旱缺水地区使用,例如中国西北的戈壁荒漠、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等地,以及线路坡度大、长隧道较多的中国西南地区。

       1965年,重庆至贵阳的川黔铁路交付运营,成都铁路局遵义机务段随之成立,这是继北京内燃段之后中国第二个内燃机务段,同年开始配属首批东风型柴油机车,担当川黔铁路贵阳至赶水间的机车交路。1966年,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兰新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乌鲁木齐铁路局(原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柳园机务段同时成立,并开始大量配属东风型柴油机车,主要担当兰新铁路三道沟—柳园—哈密间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这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内燃机务段。同年,连接贵阳和昆明的贵昆铁路建成通车,成都铁路局水城机务段(后改称为六盘水机务段)随之成立,并开始配属东风型柴油机车,担当贵昆铁路六盘水至宣威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同时,昆明铁路局昆明机务段也开始配属东风型和东风2型机车。

       1967年,柳州铁路局麻尾机务段开始配属东风型机车,投入到以坡陡弯急而著称的黔桂铁路使用,自此黔桂铁路的牵引动力逐渐改用柴油机车,取代了以往使用的解放1型蒸汽机车。麻尾机务段的机车配属数量至1973年初达到历史顶峰,当年该段配属的东风型机车多达128台,后来近半数改配属同年成立的金城江机务段。1969年,为开发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而兴建的嫩林铁路(今富西铁路)嫩江至加格达奇段建成通车,成立了齐齐哈尔铁路局加格达奇机务段,并开始配属东风型柴油机车。翌年,嫩林铁路加格达奇至樟岭段建成通车,成立了塔河机务段并开始配属东风型机车。1970年,成都至昆明的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昆明铁路局广通机务段、成都铁路局峨嵋机务段、成都铁路局西昌机务段同时成立,并开始大量配属东风型柴油机车,担当成昆铁路全线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 1972年起,东风3型客运机车投入批量生产,并配属到某些急需机车的客运机务段。广州铁路局长沙机务段是是首个配属东风3型机车的机务段,担当京广铁路郴州—长沙—岳阳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代替老旧的胜利3型和胜利6型蒸汽机车。1973年,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配属东风3型机车,以替换使用寿命将近四十年的KF型蒸汽机车,担当京沪铁路上海至南京、蚌埠间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同年,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南段开始大量配属东风3型机车,担当京广铁路武昌—郑州—安阳、陇海铁路陕州(三门峡西)—郑州—徐州—蚌埠间的客运交路,代替以往使用的人民型和胜利型蒸汽机车。同时,北京铁路局石家庄机务段亦开始配属东风3型机车,担当京广铁路北京—石家庄—安阳间的客运牵引任务。此外,东风3型机车也被配属到广州铁路局广州机务段和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分别投入到广深铁路和沈大铁路使用。

       1973年,郑州铁路局桐树店机务段(后改称为襄樊北机务段) 开始配属东风型机车,投入汉丹铁路、襄渝铁路运用,代替FD型和前进型蒸汽机车。同年,兰州铁路局兰州西机务段配属东风型机车,担当包兰铁路兰州至干塘间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1974年,成都铁路局贵阳机务段配属东风型机车,开始由蒸汽机务段向内燃机务段过渡。1975年,柳州铁路局柳州机务段配属东风型机车,担当湘桂铁路柳州到冷水滩间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1978年,贵阳机务段的东风型机车开始投入湘黔铁路运用。 自19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东风3型机车的牵引功率较低,因此开始被其他性能更好的客运机车取代。随着东方红3型柴油机车投入批量生产,沈阳机务段逐步调出所有东风3型机车。上海铁路局和广州铁路局的东风3型机车,也逐步被从罗马尼亚进口的ND2型柴油机车取代;而自1982年起郑州机务南段也开始大量配属北京型柴油机车。1980年代中期,这些剩余的东风3型机车陆续被改造成东风型货运机车,投入到西南地区的机务段使用,以加快淘汰老旧的蒸汽机车。1983年,柳州铁路局融安机务段配属东风型机车,担当枝柳铁路柳州—融安—怀化站(怀化南)间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同年,加格达奇和塔河机务段的部分东风型机车转配属伊图里河机务段。1985年,成都铁路局九龙坡机务段(后来更名为重庆南机务段) 开始配属东风型机车,以代替解放型和前进型蒸汽机车,担当襄渝铁路重庆至达县、成渝铁路重庆至内江、川黔铁路重庆至赶水、以及三万支线三江至万盛的客货运输任务。

       1980年代后期,东风3型客运机车已经从中国铁路的机车序列中消失,绝大多数的东风3型机车均已经修改了传动齿轮比,改造成最高速度为100公里/小时的东风型机车,令东风型机车在全国铁路的保有量于1990年达到886台的历史顶峰;同时机车编号也由客运型的“东风3-0XXX”改成货运型的“东风XXXX”,“客改货”的东风型机车主要占用“东风18XX”至“东风21XX”之间的号段,因而造成机车编号混乱的情况。 1990年代初,随着贵昆、湘黔、川黔、成昆铁路相继完成电气化改造,西南地区的东风型机车也逐步退居二线,由干线牵引转为担当干线小运转或调车任务。1994年,成都铁路局广安机务段配属东风型机车,担当襄渝铁路广安至重庆西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同年,内江机务段也调入东风型机车,担任内江站的调车作业。此外,部分铁路局为应付短途客运的需求,又将部分东风型机车改变齿轮传动比,改造成客运型机车及用于牵引短途客车和通勤车。至1990年代后期,仅存的东风型机车除了主要用于调车作业外,仍然有少数用于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例如重庆南机务段一直使用东风型机车牵引襄渝铁路的旅客列车,直到襄渝铁路全线于1998年完成电气化为止。

       1994年至1995年间,成都机车车辆厂先后翻新了一批从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收集的旧东风型机车共10台,经铁道部同意将翻新后的车号改为东风2201~东风2210,其中7台(2201~2206、2210)出售予三茂铁路公司三水机务段,采用客运齿轮比和蓝色车身涂装,担当三茂铁路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其余3台采用货运齿轮比的机车被出售予路外厂矿企业使用,2207号机车由深圳市韶峰水泥公司使用,而另外的2207、2208号机车则去向不明。

       1995年,黑河铁路集团公司从购进了首批东风型柴油机车,配属孙吴机务段担当北黑铁路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至1996年已全部淘汰了原有的建设型蒸汽机车。2002年,东风型柴油机车被中国国家经贸委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要求尽快淘汰 。2003年,黑河地方铁路购进东风4B型柴油机车,并淘汰了所有东风型机车。同年,三茂铁路公司引进了GK1CB型柴油机车,所有东风型机车停运报废。

       同上面的,因为自数多,发不了。 由于蒸汽机车燃料消耗率高,体大笨重,污染严重,以后逐渐被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所取代。1926年至1929年间,德国制成直接用齿轮传动的和压缩空气传动的柴油机车。1932年在德国的柏林至汉堡和英国的东北铁路上分别出现时速为125和101.5公里的柴油机车。但由于柴油成本高和机车速度尚低于蒸汽机车,在欧洲未能推广。美国则因柴油比较便宜,并在 1935年出现了标准化的组合式柴油机,大大促进了柴油机车的发展,1945年已有4000台。

        60年代初各发达国家开始成批生产4000~6000马力的柴油机车。到70年代前期,柴油机车功率已成系列,数量满足要求,很多国家停止使用蒸汽机车。1981年,英国制成时速高达270公里的高速柴油机车。

        继柴油机车之后,电力机车又逐步发展起来。1879年柏林博览会展出第一台可供实用的电力机车,并在德国使用。电动机的转速可随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运行安全,设备简单,无污染,操纵和制动方便,而且还可以从发电站接受强大的电源,在短时间内产生必需的起动功率,便于高速行驶。

        1955年,法国制成高速电力机车,时速达332公里,1981年又增加到380公里。电力机车的最大困难是架空线路和变电设备成本过高问题,美国用单相交流电进行远距离输电,其成本比直流线路低三分之二,因而被广泛采用,迎来电力机车大发展的新时期。

        “长辫子”火车

        1879年出世的世界第一台电力机车,是利用两条铁轨之间的第三条轨将电力引进机车里的。这种供电方式适合于电压和功率都比较低的情况。

        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要使它跑得快,运载量大,就得提高电力机车供电系统的电压和功率,因而需要使用高压输电线和变电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使用设在地面上的第三条轨供电的方式了,因为这既不安全,又给使用带来不便。

        1881年,德国试验成功一种适合以高压输电线供电的电力机车新的供电系统,叫做“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也就是将电力机车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实际上,这种供电系统和现在城市中的有轨电车相似,在车顶上装着一条“长辫子”。它与以前使用蓄电池的电动机车的主要不同在于,它自身不带电源,由电厂供电,所以机车的结构比较简单,但需要一套供电设备。

        这种装有“长辫子”的火车,依靠装在车顶上的受电弓子把电力从架在空中的电线上引到机车里。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是高达110千伏的三相交流电,必须经过牵引变电所变成25千伏的单相交流电,方能供机车使用。因此,在电力机车行驶的铁道沿线上,每隔50公里左右设一个牵引变电所。变电所的电又被送到邻近的沿线接触网上,通过机车上的受电弓将交流电引到机车的整流器上,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使直流电动机旋转,再经过一套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机车就会跑动起来。

        电力机车虽然问世较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大量普遍地使用起来,已成为铁路机车家族中的佼佼者。

        人们将电力机车称为神通广大的“火车头”,就是因为它比蒸汽机车有着以下独特的优点:

        一是它的马力大,拉得多、跑得快、爬坡的劲头足。例如,我国在 50年代末期修筑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 (鸡)成(都)铁路,就充分发挥了电力机车的优越性。从宝鸡到成都,第一道关口就是要翻越气势雄伟的秦岭。过去用3台蒸汽机车拉一列950吨货车上秦岭时,像老牛拉车每小时才行走18公里。蒸汽机车下坡时是靠闸瓦制动的,而闸瓦因摩擦就会变热,如果不及时冷却就难以将机车制动住。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蒸汽机车的下坡速度比爬还慢,有时甚至走走停停,以便使受热的闸瓦有足够的时间冷却。后来用3台电力机车取代同样数量的蒸汽机车,就能拉着2400吨的货物,以时速50公里快速上坡,比蒸汽机车在运货量和速度上都提高了近两倍。电力机车下坡时,采用电阻制动,使列车能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下坡,既快速又安全。

        二是电力机车用的是“干净”的电能,它不冒黑烟、扬灰渣,因而不会污染环境。即便是通过几公里长的隧道,旅客也不必担心浓烟和废气熏人,也不会被讨厌的煤灰渣迷住眼睛或弄脏衣服。机车驾驶人员也能在宽敞明亮的司机室进行操作。

        三是电力机车操作简便,出车前的准备时间短,不像蒸汽机车那样,既要装煤,又要加水,也不像内燃机车需要加油。无论是在缺水的沙漠地带,或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区,只要有电力供应,电力机车就能牵引列车昼夜行驶。

        四是电力机车使用的是电能,既可由煤炭、石油来发电,也可由水力、核能、天然气、地热、太阳能等发电,能量来源比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丰富,而且效率高。蒸汽机车的热效率只有 7%;内燃机车的热效率较高,也仅为28%;而采用火力发电的电力机车,其效率可达30%,若以水力发电时,热效率高达60%~70%。

        本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得到大量开采,价格低廉,所以世界各国郡在研制和使用内燃机车,而把电子机车放在次要地位。但是,在石油生产国提高石油价格,发生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又把注意力转向了电力机车,从而促进了电力机车的迅速发展。

        当时欧洲各国的电力机车的发展较快,如瑞士、荷兰等国研制的电力机车和供城市交通使用的有轨电车。日本制成了一种交直流两用电力机车,使用更为方便。

        我国对电力机车使用很重视,除了建成宝成路电气化线路外,又修建了多条电气化线路,大大提高了机车的运载量。与此同时,我国还研制成了“韶山”型电力机车,也投入使用。

        电力机车除了在铁路和城市地面交通(即有轨电车)使用外,还多用于城市中地铁,如意大利米兰市地铁、我国北京地铁用的电力机车等。现在的北京地铁电力机车上的“长辫子”已经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是将“长辫子”从车顶上移到铁轨旁边的路基上。这样,架设和检修都很方便,但路轨附近有触电的危险,所以严禁乘客跳下站台,以保证人身安全。

        目前,有的国家已制成了具有万匹马力的电力机车,使火车的速度超过了每小时200公里。还有的在研制14000马力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将会使火车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看来,电力机车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内燃机车

        据报载,从1992年6月1日起,北京铁路分局结束了使用蒸汽机车牵引客车的历史,改用内燃机车,以提高列车的速度和正点率。

        为什么要将蒸汽机车送到“历史陈列馆”而启用内燃机车呢?这是因为内燃机车在许多方面比蒸汽机车优越。优胜劣汰,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下面就让我们寻踪追迹,看看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内燃机不凡的本领。

        人们在使用蒸汽机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机车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它的锅炉既大又重,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途。在锅炉里,用煤将水加热成蒸汽,再通入汽缸里,从而推动机车前进。有人设想,如果将这种笨重的锅炉去掉,使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用所产生的气体来推动车轮旋转,就可以克服蒸汽机车的主要缺点。于是,一些科学家便开始进行研究试验。

        1866年,德国人奥托首先制成了一种燃烧煤气的新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和蒸汽机在汽缸外面的锅炉里燃烧燃料不同,它是在汽缸内点燃煤气的,然后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使曲轴旋转。因此,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为火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生机。

        后来到了1894年,德国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这种没有大锅炉的新机车,既不烧煤,也不烧煤气,而是用柴油作燃料。它所用的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从此,内燃机车就成了火车家族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车虽然出世较晚,但它后来居上,比火车家族中的大哥哥蒸汽机车的本领高强,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突出优点是:

        1.速度快。内燃机车起动迅速,加速又快。通常,蒸汽机车的最大时速为110公里,而内燃机车的最大时速可达180公里,使铁路通过能力提高25%以上。

        2.马力大。蒸汽机车的功率一般为3000马力左右,而内燃机车可以达到4000~5000马力,因而运载量就多。

        3.能较好地利用燃料的热能。蒸汽机车的热效率一般仅为7%左右,而内燃机车可达到28%左右,提高了3倍,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燃料。

        4.适合缺水地区使用。蒸汽机车是个用水“大王”,一列火车平均每行驶10公里,就得消耗水3~4吨。通过干旱的缺水地区,火车就需要自带用水。据统计,在缺水地区运行一列火车,如果有10节车厢,其中有3节车厢是用来装水的。而内燃机车用来冷却的水仅需要几百公斤,供循环使用,内燃机车上一次水,可连续行驶1000公里,因而它被人们誉为“铁骆驼”。

        5.司机驾驶操作方便。内燃机的司机不需要像蒸汽机车那样加煤加水,而且驾驶室内明亮宽敞,司机操作时视野开阔,既方便又安全。

        有的人可能认为内燃机车和汽车都是使用的内燃机,两者的结构原理应是相同的。其实,它们是不完全一样的。汽车是利用内燃机产生的动力直接推动车轮转动,而内燃机车则是先通过内燃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再用电能使电动机旋转,从而驱动机车前进。所以,通常也将内燃机车称做“电传动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出世后,以其明显的优势很快就压倒了蒸汽机车。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内燃机车所用的燃料——石油价格较低,能大量供应,因而有力地促进了内燃机车的发展。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都用继制成了内燃机车,并且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了铁路机车内燃化,使内燃机车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

        我国于1958年研制成了第一台内燃机车。到1969年,已制造出4000马力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如“东风型”、“东方红型”和“北京型”内燃机车等。现在,我国在许多铁路线上已有各种类型的内燃机车牵引着长长的列车在驰骋着,一些主要干线的直达客车基本上实现了内燃机车牵引。

        内燃机车除了通常使用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外,还有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和适用于寒冷缺水地区的燃气轮机车。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是将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通过液力变速箱、万向轴、车轴齿轮箱等设备,使车轮转动,从而带动车辆前进。早期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采用类似于蒸汽机车的连杆驱动。

        燃气轮机车是现代化内燃机车的一种。这种机车的内燃机与喷气式飞机的原理相同。它比一般内燃机车的马力大,振动小,结构简单,行驶安全可靠,而且容易制造。世界上第一台燃气轮机车是1941年在瑞士制成的。由于它特别适用于高寒、缺水地区使用,近年来发展很快。法国已研制成并投人使用第二代和第三代燃气轮机车,其中第二代燃气轮机车的最高时速就已达到260公里。目前,燃气轮机车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现代化机车的一个得力的方面军。

        高速火车

        从世界上第一台火车问世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火车

        “年龄”的增大,它也日益现代化了。目前,世界各国虽然主要使用的还是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包括燃气轮机车)(也有一些国家还在使用蒸汽机车?

       今天关于“东风10型柴油机车”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